(資料圖)
現代快報訊(記者 鄭文靜)近日,譯林出版社重磅推出了備受期待的科普圖書《鳥類的行為》。該書用豐富扎實的科學實例、嚴謹生動的文筆,拓寬了我們對鳥類世界的認知,同時揭示了人類活動對鳥類行為及其生存環(huán)境的深刻影響。通過這本書,讀者得以窺見生命的復雜和多元化,并對人類中心主義做出深刻的反思。
作者珍妮弗 · 阿克曼是美國知名科普作家,從事科學、自然和人體生物學方面的寫作達 30 年之久。她為《科學美國人》《美國國家地理》《紐約時報》撰稿,屢次獲得自然寫作類獎項,其作品被盛贊是 " 以扎實的科學為基礎的藝術 "。譯林出版社在 2019 年引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《鳥類的天賦》,該書贏得國家圖書館 " 文津圖書獎 " 推薦圖書、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等多種榮譽。《鳥類的行為》是珍妮弗 · 阿克曼的又一部重磅作品,英文版一經出版便立刻成為歐美最受矚目的鳥類科普圖書之一,得到 Science(《科學》期刊)的力薦,并獲得多項年度圖書大獎。
在本書中,珍妮弗 · 阿克曼通過稀奇古怪、五花八門的鳥類生活和行為,證明了鳥類擁有可同人類或少數高智商哺乳動物相媲美的能力。鳥類和我們一樣,能夠察覺同類的思想,使用語言或工具,筑造復雜的建筑,理解、操控和欺騙其他個體,它們的種種行為背后隱藏著非凡的策略和智慧。
鳥類向我們表明,它們擁有個體身份、獨特的行為和文化實踐,因此人類并不像自己過去認為的那樣獨一無二。
《鳥類的行為》也提供了許多發(fā)人深省的科學實例。當今人為因素造成的氣候變化、棲息地縮小,使鳥類面臨著艱難的生存困境。例如,紅腹濱鷸等候鳥對氣候模式的變化高度敏感,遷徙的同時性容易受到擾亂;環(huán)境變化導致獵物的數量和分布徹底改變,食性特化的海鳥可能會面臨覓食和育雛的困難。書中還提到了海洋垃圾產生的危害:磷蝦吞食浮游植物時產生會一種化合物——二甲基硫,海鳥能通過這種化學物質找到獵物,然而塑料雜物釋放出的化學氣體制造了一種嗅覺陷阱,令垃圾聞起來就像食物,從而被海鳥誤食。
為保證譯本的準確性,譯林出版社延請中山大學生態(tài)學院博士生曾晨擔任本書譯者。曾晨因對自然和鳥類的熱愛而從事鳥類學研究,擁有多年的觀鳥經驗,并為國內的觀鳥愛好者譯介過多部鳥類學圖書。在翻譯《鳥類的行為》時,她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,與相關領域專家反復討論書中的研究案例,其譯文嚴謹、流暢、生動,兼具專業(yè)性與可讀性。
中山大學生態(tài)學院的劉陽教授為《鳥類的行為》作序并審定了書稿。劉陽教授是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常務理事、《中國鳥類觀察手冊》主編之一。他以鳥類學者和觀鳥活動推廣者的雙重視角,向讀者介紹了這本書的獨到之處。
據悉,《鳥類的行為》屬于譯林出版社的 " 天際線 " 叢書,該叢書主要收錄自然、科普方面的新知類書籍,近期推出了《卵石之書》《豆子的歷史》等一批佳作。" 天際線 " 叢書中的作品,均以自然界的某一個主題為切入點,融會貫通、視野開闊,對于國內原創(chuàng)科普寫作來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。
(出版社供圖 校對 季林巧 編輯 張宇)
關鍵詞:
網站首頁 |網站簡介 | 關于我們 | 廣告業(yè)務 | 投稿信箱
Copyright © 2000-2020 m.netfop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
聯系郵箱:920 891 26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