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絡消費網 >  科技 > > 正文
ChatGPT 暫時還干不掉的搜索引擎 小紅書確實在取代了
時間:2023-03-05 13:13:51

普通人的

生活教科書

前段時間,「打工仔小張」的「如何如何」系列視頻火了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這些視頻內容很簡單,手把手教你坐高鐵、到醫(yī)院掛號看病、坐地鐵并且換乘不同線路......

看似司空見慣的常識,其實是很多人「今生的第一次」。如果在手足無措的時候,有人愿意不厭其煩地教你,何嘗不是一件幸事?

曾被批判「消費主義」的小紅書,也給了我類似的體驗。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它已經是我的「生活搜索入口」了。

日常生活的「搜索引擎」

小紅書的「收藏」一欄,記錄了我過往的使用痕跡。除了在首頁刷到的狗狗貓貓,用得最多的還真就是「搜索」功能。

學習陸地沖浪板、提防閑魚詐騙套路、查找旅游攻略和客廳改造指南、勾搭擺攤的年輕人作為采訪對象,以及搜索體驗本地新消費的去處......其中有些與選題相關,有些被生活需要。

收藏的內容多種多樣,但小紅書最吸引我的地方,萬變不離其宗:

許多博主愿意做「保姆級教程」,比如教你退稅是從告訴你下載哪個 app 開始,然后每一步都打上標注和解讀,評論區(qū)還能再交流并補充信息,再不行也可以和其他帖子交叉驗證。

2019年之后頻繁使用小紅書搜索的幾木,有著類似的感受。

生活中遇到好奇的或者拿不準的事情,她都會在上面搜索試試,不過最主要的搜索內容還是探店指南或者旅游攻略。

在幾木看來,小紅書有很多個人用戶分享,雖然也有很多軟廣需要甄別,但是比起百度等搜索引擎,更加圖文并茂,結果更加精準和一步到位,也不會經常跳轉到其他鏈接或者廣告。

現在小紅書是幾木的搜索第一選擇,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時,她才會轉投百度、微信、微博、知乎等等。

小沖也是一名「閑著沒事就刷會兒」的小紅書用戶,她感覺只要是與吃喝玩樂、日常生活相關的,都能在這里搜到,整體的社區(qū)氛圍也不錯,大家的分享和回答都沒有什么壓力。

面對和生活細節(jié)相關的問題,小沖還養(yǎng)成了一種搜索習慣:將搜索結果按「最新」排序,這樣一來,HPV 疫苗排隊登記情況如何,節(jié)慶期間某個景點是否人滿為患,都能了然于胸,比自己跑一趟或打電話問方便得多。

小紅書已經意識到,自己的長處在哪里。2022 年 1 月,劉昊然和谷愛凌出演了一則廣告片,像是報菜名一樣地說詞兒:「相機鏡頭怎么配」「裝修風格怎么選」「自駕出游怎么玩」「滑雪裝備怎么挑」「面試簡歷怎么寫」......

一連串問題之后,「2 億人的生活經驗都在小紅書」打在了屏幕上。

這句話其實提煉得十分精準,正因為小紅書擁有大量分享個體經驗的用戶,才能提供和當下生活同步的、真實的、多元的攻略。

2013 年創(chuàng)立于上海的小紅書,當年靠一份包含美國、日本、韓國等旅游地的《小紅書出境購物攻略》PDF 走紅網絡,所以它本就帶著「攻略」的基因,只是一開始局限在海淘分享、穿搭美妝、海外旅游等內容。

現在,小紅書的觸角延伸到了生活各個領域,包括美妝、家居、母嬰、食品、時尚、家電數碼等,加厚成了一本更加全面的生活指南。

最近的小紅書 WILL 商業(yè)大會透露,小紅書月活創(chuàng)作者 2000 萬+,日均發(fā)布筆記量 300 萬+,日均搜索查詢量近 3 億次,搜索已經成為小紅書用戶最高頻的使用場景。

當越來越多的人在小紅書搜索,說明很多有用的攻略已經被創(chuàng)作出來,群體行為積累成了社區(qū)文化,社區(qū)文化再反過來助推群體行為,不經意間便形成了牢固的護城河,讓「攻略」的特色再被突出。

扭曲真實的「哈哈鏡」

不可否認,小紅書的搜索內容也有很多問題,這是一個平臺生態(tài)越發(fā)復雜的必然結果。

幾木曾經有過被坑的經歷,她為此總結了經驗:

小紅書的軟廣多,美妝、美食探店、旅游攻略等還是要自己多判斷。

小沖則是選擇性地使用、批判式地采納,像文化活動、旅游景點類的內容,小紅書能一定程度代替大眾點評,但對于餐廳推薦,她不怎么信任小紅書。

還是大眾點評差評區(qū)更能扒下網紅打卡濾鏡的底褲。

如果多多留意,其實小紅書這方面的負面新聞不少,可以分為幾個派別。

有時是難以辨別的軟文。《新周刊》曾經報道過,「月薪 30k 的老板」「10 年技術總監(jiān)告訴你行業(yè)內幕」「實習生幸運進入神仙公司」的帖子背后,很可能是同一個初級運營。

有時是偏頗片面的建議。去掉醬汁和芝士的漢堡、不另外加糖的奶茶,成了好吃又不胖的「減脂餐」,先不論食譜本身是否減脂,可持續(xù)性的減重,應該做到飲食營養(yǎng)均衡,再配合適量運動。

片面不僅僅意味著效果不符合預期,甚至可能直接導致危險。

2022 年 8 月,四川彭州龍槽溝突發(fā)山洪災害,有多人不幸遇害,部分原因在于,在小紅書、抖音等種草筆記里,龍槽溝被包裝成「成都周邊的寶藏耍水地」,它屬于地質災害點位的事實被忽略了。

小紅書最被批判的「消費主義」,也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
最近幾年復古即潮流,不少過時電子產品重新「得寵」,其中 CCD 卡片機有像素低、對焦慢、輸出速度慢等短板,卻被小紅書博主捧為「氛圍感利器」「不用洗的膠片」,價格也水漲船高。

除了以上這些,依賴小紅書搜索,還可能產生一個容易忽略的問題——信息的同質化。

比如很多攻略的角度較為局限,不管是餐廳或者景點,「容易出片」總是一個考量重點,甚至有網友直言:

會在小紅書找旅游攻略,因為有自信能拍出它這樣的照片。

我們可能被好看的照片吸引,然后要么被狠狠「照騙」,要么又曬出類似的照片。社交平臺為人創(chuàng)造、為人服務,也「反向馴化」著人的生活方式,反而讓打卡真的變成了例行公事。

當重復信息多起來,也就成了無效信息。正如善于挖掘小紅書用處、又能保持頭腦冷靜的小沖所說:

博主們很懂受眾愛看什么,什么樣的東西更容易上熱門,很可能讓人活成同一個模樣。

但是如果放棄一切便利的科技手段,完全靠主觀能動性探索未知,不免因噎廢食。工具就是工具,而人需要自覺。

互聯網應該解答更多「如何如何」

縱然問題不少,為何是小紅書,而不是知乎、B 站等,被拿來與搜索引擎比較?

一個可能的原因是,小紅書的內容是更輕量化的,或者說更「新手友好」的。

筆記式的短圖文或短視頻,對于讀者來說,格式一目了然,對于創(chuàng)作者來說,創(chuàng)作門檻更低。

畢竟,這是一個更視覺化的時代,大家并不那么喜歡看長內容。

微信公眾號在最近引入了酷似小紅書的新形式「圖文消息」,豐富了短內容生態(tài)。今日頭條也坐不住了,在「發(fā)現」頻道測試了形態(tài)與小紅書類似的雙列圖文。

當然在這方面,憑借短視頻奪取注意力的抖音和 TikTok 也不遑多讓。

The Verge 記者 David Pierce,曾經嘗試使用 TikTok 代替 Google,效果比他想象得要好,比如美食搜索是 TikTok 的長處,可以幫他找到家附近的餐館,或者有用的食譜。

總的來說,TikTok 的搜索功能局限在幾個領域,結果并不總是那么準確或有針對性,遠遠無法和 Google 匹敵,但短視頻的形式可以讓人更輕松地瀏覽。#TikTokTaughtMe(TikTok 教會我的),已經是 TikTok 的一個熱門話題。

我在刷微博時,也會在主頁經??吹綆浊先f轉發(fā)的教程,雖然知道它們最終還是要「吃灰」,但看到它們圖文分明、步驟清晰,也忍不住動動手指收藏起來。

「新手友好」的形式,承載著「新手友好」的內容。

前段時間,抖音上的「打工仔小張」火了,她教大家如何乘地鐵、看電影的系列視頻,聚焦的是「這也要教」的常識,可這所謂的常識也并非人人所知。

類似的是,小紅書有不少的海外用戶,他們在上面交流實習經驗、留意最新的展覽資訊、研究附近的中餐館......

不管是某個國家還是某個城市,初到一個地方時,我們其實都需要學習當地的「常識」,才能更好地「入鄉(xiāng)隨俗」。抖音的視頻和小紅書的帖子,就像是一道道過河的橋。

在小沖看來,這是一種「代償滿足」的感覺。

有些網紅地別人比你早一點打卡了,有些生活小妙招別人比你早一點發(fā)現了,有些坑別人先踩了,有些夢想別人先實現了,然后大家用真誠或夸張美化的方式分享出來。

博聞多識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,或許也能解決你的疑惑,但它的很多回答較為寬泛,無法當做指南立即執(zhí)行。然而,細節(jié)如同車輪下的小石子,往往是阻礙事情做成的關鍵。只有真的先嘗試過的人,才能提醒后來者小心哪些看不見的坑。

小紅書、抖音、微博等等,都無法真正代替搜索,但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與日常生活場景相關聯的搜索需要。

換句話說,它們往往不是官方出品,也不一定準確,但離生活很近,讓普通人之間完成低成本、不費力的信息交換。

互聯網發(fā)展的意義之一,不正是如此嗎?其實在有時候,不一定是小紅書、微博多好用,而是用戶有意愿分享,也有需要交流。

所謂「為有源頭活水來」,內容跟著用戶跑,平臺也因為用戶而繁榮。平臺能夠做的,是盡可能維護和鼓勵內容的有用性。

《晚點 LatePost》曾報道,為了釋放出足夠的「信息價值」,小紅書推薦算法里筆記的「收藏」數權重很高。另外,2020 年小紅書推出短視頻后,傳遞「有用」信息的視頻權重也高于消磨時間的泛娛樂視頻。

在當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,傳統(tǒng)的搜索引擎廣告多、不精準,內容都被分隔在各種應用里。

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并不孤獨,在一座座后綴為 app 的島嶼,靠著無數個素未謀面的「小張」,在互聯網汪洋打撈著有用的電子碎片。

關鍵詞: 旅游攻略

版權聲明:
    凡注明來網絡消費網的作品,版權均屬網絡消費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網絡消費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    除來源署名為網絡消費網稿件外,其他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
熱文

網站首頁 |網站簡介 | 關于我們 | 廣告業(yè)務 | 投稿信箱
 

Copyright © 2000-2020 m.netfop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 

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
 

聯系郵箱:920 891 263@qq.com

備案號:京ICP備2022016840號-15

營業(yè)執(zhí)照公示信息